骨肉瘤好發部位通常是膝關節、股骨、脛骨、骨盆,一旦患病,建議及時就醫治療。
骨肉瘤屬于比較常見的惡性骨腫瘤,其形成原因考慮與感染因素、化學因素、物理因素等相關。膝關節通常由股骨下端、脛骨上端和髕骨構成,股骨以及脛骨近端是長管狀骨的干骺端,骨骼在快速生長與發育的過程中,容易產生骨細胞基因突變,因此骨肉瘤容易發生于該部位以及脛骨、股骨部位。而對于中老年人群來講,隨著年齡的不斷增加,骨盆的密度以及周圍肌肉力量會下降,而骨盆容易被肌肉覆蓋,周圍肌肉可以限制腫瘤直接侵犯鄰近血管神經術,當盆骨的密度降低,局部肌肉力量改變后容易使腫瘤直接侵犯局部,從而導致該部位出現骨肉瘤。
如果出現骨肉瘤,隨著瘤體的不斷增大,會出現鄰近關節疼痛、腫脹、活動受限等癥狀。患者可以在醫生操作下通過保肢體手術、截肢手術、轉移灶清除術、放射治療、化學治療等方法治療,常用的化學治療藥物包括順鉑注射液、紫杉醇注射液、氟尿嘧啶注射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