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罐拔出水皰可能是拔罐時間過長、罐內負壓過大、溫度較高、感染、體內濕氣過重等原因引起的,建議患者及時就醫,積極配合醫生治療。
1、拔罐時間過長:
如果患者拔罐的時間過長,超出了正常范圍,會導致皮膚在負壓作用下持續受到過度刺激,使局部組織的滲透壓發生改變,形成水皰,可以在醫生指導下涂抹碘伏進行消毒。
2、罐內負壓過大:
如果罐內負壓過高,通常會對皮膚和皮下組織產生強烈的吸引作用,使毛細血管通透性增加,組織液外滲形成水皰,若水皰較小,一般不需處理,可自行吸收。
3、溫度較高:
拔罐時,如果使用過熱的罐子,通常會燙傷皮膚,引起水皰,可在醫生指導下使用京萬紅軟膏、濕潤燒傷膏、磺胺嘧啶銀乳膏等藥物治療。
4、感染:
拔罐前沒有進行徹底消毒,通常會引起細菌感染,出現水皰,可在醫生指導下使用紅霉素軟膏、莫匹羅星軟膏、夫西地酸乳膏等藥物治療。
5、體內濕氣過重:
如果患者體內濕氣過重,在拔罐時,濕氣會通過皮膚排出,引起水皰,可在醫生指導下服用參苓白術散、健脾丸、補中益氣丸等藥物治療。
日常生活中應保持拔罐部位的清潔干燥,避免摩擦和搔抓,如果出現了水皰,不要地自行挑破,避免引起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