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液量計算方法為=1/2累計損失量+當天額外損失量+每天正常需要量。
補液量應根據具體原因和臨床表現來判斷體液紊亂的程度,基本原則是先鹽后糖,先晶后膠,先快后慢,尿暢補鉀,補液量一般為每千克每小時兩毫升。
正常成年人每日補液40到50毫升每千克,臥床患者不少于35毫升每千克,對于發熱患者,依據體溫的升高程度,適當的增加補液量。
手術前、手術后補液均以白液為主,不需要考慮過多能量的攝入。
補液量超過1500毫升時,適量的加入部分膠體,比例為3:1到4:1為適宜,不能超過總補液量的1/3。
補液應該根據患者的實際病情,對液體的需要,容量不足,如低血壓,尿量少,等低容量的情況來判斷,若病人煩躁不安,多為血容量不足,腦缺氧所致,應加快補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