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脈導管未閉是一種比較常見的先天性心血管畸形,應行手術治療。手術中如何尋找動脈導管,具體如下:
患者手術取右側臥位經全麻插管后從左后外側做切口,經第4肋間進入胸膜腔,進入胸腔后將上肺葉向下推壓,顯露上縱膈,分辨左膈神經、迷走神脈、左鎖骨下動脈、主動脈弓降部、左肺動脈、動脈導管等結構。需要觸摸肺動脈有無震顫,觸摸震顫后壓迫導管,震顫減輕或消失,證實有動脈導管未閉。可在隔神經和迷走神經之間縱行剪開縱隔胸膜,顯露主動脈和肺動脈之間的導管,如有最上肋間靜脈橫跨主動脈弓降部,可以切斷和結扎。用小彎鉗或是直角鉗從導管下緣緩慢進入導管后方,輕輕的逐漸擴開鉗子分流導管壁,做兩根結扎線。如果患者肺動脈高壓,管壁薄,可以加深麻酔或是給予降壓藥物硝普鈉降低血壓到70-80mmHg避免血管破裂,如果患者肺動脈高壓到了臨界水平,需要在閉合導管前作導管暫時阻斷試驗,也就是按壓或是鉗夾導管5分鐘,如果出現血壓下降、心動過速、心律失常或是發紺,說明不能閉合導管。動脈導管原本系胎兒時期肺動脈與主動脈間的正常血流通道,肺呼吸功能障礙導致來自右心室的肺動脈血經導管進入降主動脈,而左心室的血液則進入升主動脈,動脈導管為胚胎時期特殊的循環方式。出生后,肺膨脹后承擔氣體交換功能,肺循環和體循環各司其職,動脈導管會自選閉合,如持續動脈導管不閉合應行手術治療,中斷其血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