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坐診時遇到了一位讓我印象深刻的患者,該患者是一個32歲的女性,因為停經2個月,同時還出現下腹部疼痛和陰道少量流血,前來醫院就診。該患者自述平時月經比較規律,但是這次停經后,卻出現了不同以往的不適感。為了能夠明確診斷,安排了血清HCG測定和超聲檢查,最終確診為異位妊娠,也就是我們平時所說的宮外孕。
我發現,很多女性都不了解異位妊娠,也不知道異位妊娠會引起哪些癥狀,今天借此機會,和大家交流一下。
異位妊娠是指受精卵在子宮體腔以外的部位著床和發育的異常妊娠過程,最常見的異位妊娠部位是輸卵管,部分患者也有可能會出現卵巢、宮頸等部位的異位妊娠。
異位妊娠的患者通常會出現停經、陰道流血、疼痛等癥狀。關于異位妊娠的疼痛部位,比較常見的是下腹部疼痛,可能會集中在一側或兩側下腹部。
如果確診為異位妊娠,通常需要通過手術的方法進行治療,比如腹腔鏡下輸卵管開窗縫合術。
宮外孕手術后,可以通過以下方法進行護理:
體位調整:手術后6小時內,患者應保持平臥位,頭偏向一側,以防嘔吐物誤吸。6小時后,可以逐漸改為半臥位,這有助于減輕腹部張力,緩解疼痛,并促進呼吸道分泌物的排出。
早期活動:術后24小時,鼓勵患者在床上進行四肢活動,如屈伸腿、抬高等,以促進血液循環,預防深靜脈血栓的形成。在醫生和護士的指導下,盡早下床活動,這有助于促進腸道蠕動,預防腸粘連。患者在屈伸腿時,可以嘗試將腿彎曲到大約45度的角度。抬高時,可以嘗試將腿抬高到與床面成30~45度的角度。
溫馨提示:希望女性朋友們都能夠關愛自己的身體,定期進行婦科檢查,如果有任何的不適感,一定要及時就醫,不要猶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