脖子臨床上指頸部,小米粒狀是指小米粒狀的丘疹,頸部長了小米粒狀的丘疹可能是粟丘疹、濕疹、蕁麻疹、毛囊炎、尋常疣等原因引起,可以通過藥物治療、物理治療的方法進行改善。
1、粟丘疹:
粟丘疹的發生與遺傳因素以及汗腺管受損有一定的關系,會導致分泌物在局部滯留,形成微小的顆粒,通常無自覺癥狀,如果粟丘疹較大,可以選擇點陣激光、二氧化碳激光等激光方法治療。
2、濕疹:
如果經常待在過于潮熱的環境中,會導致頸部皮膚的毛細血管擴張,出現紅色的丘疹,并伴隨著瘙癢的癥狀。患者可以在醫生指導下涂抹爐甘石洗劑、復方醋酸地塞米松乳膏、糠酸莫米松乳膏等藥物治療。
3、蕁麻疹:
如果對穿著的衣服過敏,會導致頸部皮膚產生過敏反應,局部會出現片狀紅色的丘疹,并伴隨著不同程度的刺癢感。患者可以在醫生指導下涂抹地奈德乳膏、丁酸氫化可的松乳膏、鹵米松乳膏等藥物進行治療。
4、毛囊炎:
該病通常是由細菌感染引起,細菌會從頸部皮膚的毛囊口進入,在局部會出現炎癥性病變,出現紅色的丘疹,頂部還會有膿頭,并伴隨著疼痛以及刺癢的癥狀。患者可以在醫生指導下涂抹紅霉素軟膏、莫匹羅星軟膏、夫西地酸乳膏等藥物治療。
5、尋常疣:
尋常疣的發生主要是由人乳頭瘤病毒感染引起,在這種病毒的侵襲下會導致頸部皮膚出現扁平的疣狀體,在按壓時可能會出現疼痛以及刺癢感。患者可以在醫生操作下選擇液氮冷凍、電灼療法等物理方法治療。
在治療疾病期間,不可以對患處抓撓,以免誘發皮膚破潰,還應穿寬松透氣的棉質衣服,清淡飲食,有利于皮膚的恢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