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陽虛,是指脾陽氣虛衰、陰寒內盛所表現的證候。多由脾氣虛發展而來,或過食生冷,或腎陽虛,火不生土所致。臨床表現以腹脹、食少、腹痛綿綿、喜溫喜按、畏寒怕冷、四肢不溫、面白少華或虛浮、口淡不渴、大便稀溏等為主,治療原則為溫中健脾。
脾陽虛多由脾氣虛進一步發展,或因過食生冷、外寒直中、過用苦寒,久之損傷脾陽,或腎陽不足,命門火衰,火不生土所致。其癥狀除了包含脾氣虛的癥狀外,還有四肢不溫、脘腹冷痛、喜溫喜按等表現。脾陽虛的治療原則是溫中健脾,常用的中藥有附子理中丸、黃芪建中丸等。這些藥物能夠溫補脾胃,改善脾陽虛的癥狀。
除了藥物治療,患者還應注意日常調養。首先,要避免食用生冷寒涼的食物,以免進一步損傷脾陽。要注意保暖,特別是在換季時,要適時增減衣物,以防外寒侵襲??蛇m當進行運動,如散步、太極拳等,以增強體質,促進陽氣的生發。預防脾陽虛,關鍵在于保護脾胃陽氣。飲食上要避免過度貪涼,尤其是在夏季,不可過食冷飲、雪糕等。要保持心情舒暢,避免過度勞累,以免耗傷陽氣。若已出現脾陽虛的癥狀,應及時就醫,以免病情進一步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