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分女性在月經前期體溫都會有不同程度的升高,也就是基礎體溫大約升高在0.3~0.5℃左右,但是還有少部分女性在月經前期由于個體差異體溫是不會升高的。
基礎體溫升高通常是發生在排卵期后,排卵后黃體分泌的孕激素會明顯增加,從而刺激體溫調節中樞,使基礎體溫升高0.3~0.5℃,這時如果進行了基礎體溫測定,會發現是雙向體溫,就提示女生排卵處于排卵期。若是排卵后沒有形成受精卵,黃體會慢慢萎縮,體溫也會逐漸恢復至正常水平。排卵后基礎體溫升高會持續14天左右,14天以后黃體逐漸萎縮,基礎體溫會不斷下降,下降24小時之內就會來月經,進入下一個月經周期。但是此時的體溫一般不超過37.5℃,若是超過這個值,患者身體就可能發生了病理變化,此時應及時就醫,通過血常規以及C反應蛋白的檢查來分辨具體哪一種病原微生物的感染,然后再有針對性的治療。
在月經期患者需要注意避免受涼感冒,保持局部的清潔衛生,以防發生上行性感染的可能,經期避免發生性生活,勤換內褲以及衛生巾。注意觀察經血量、顏色、有無異味,經期持續時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