膜性腎小球腎炎,一種常見的腎小球疾病,其主要病變特點表現為腎小球毛細血管壁的彌漫性增厚與僵硬,不伴隨細胞增生。該病好發于中老年人群,且男性患者多于女性。其病理學特征在不同階段有所變化,從1至4期各有不同表現。顯著的是,在腎小球臟層上皮下可見免疫復合物的沉積,且隨著病情進展,腎小球基底膜會進一步增厚,并伴有釘突結構的形成。在免疫熒光鏡下,可以觀察到IgG和補體C3沿著毛細血管壁以細顆粒狀沉積。電子顯微鏡下,還可見到基底膜的明顯增厚、上皮細胞足突的融合,以及上皮下顆粒狀電子致密物質的沉積。
膜性腎小球腎炎的治療原則主要是消除誘因、控制癥狀、延緩病情。具體治療措施包括:
去除病因:如停服可能誘發疾病的藥物,避免接觸有毒物質。
1、對癥支持治療:如使用利尿劑如呋塞米,以減輕水腫癥狀。
2、免疫抑制治療:常用藥物包括糖皮質激素,如潑尼松,以及免疫抑制劑如環磷酰胺或他克莫司,以減少炎癥反應和自身抗體的產生。
3、抗凝治療:對出現腎靜脈血栓的患者,應積極使用溶栓藥物,如尿激酶。
4、透析治療:對于已進入尿毒癥階段的患者,透析是必要的治療手段。
綜上所述,膜性腎小球腎炎的病變特點主要集中在腎小球的結構變化上,治療時需綜合考慮多種手段以控制病情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