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不存在小兒脾胃濕熱的十大表現的說法,對于脾胃濕熱的小兒來說,可見脘腹脹滿、肢體困倦、納少厭食、惡心嘔吐等表現。
脾胃濕熱,中醫病證名,是指濕熱蘊結脾胃,脾失健運胃失納降而形成的證候。一般與飲食不調、嗜食肥甘厚味等原因有關,亦可因濕熱交阻于中焦而致病。小兒患病后可見脘腹脹滿、肢體困倦、尿少色黃、大便溏泄不爽、納少厭食、惡心嘔吐、口渴多飲等表現,主要是由于脾主運化,其氣主升,胃主受納,以和降為順,濕熱蘊結中焦,納運失司,升降失常,故脘腹脹滿、納少厭食、惡心嘔吐;熱勢急迫,且濕又為陰邪,易阻氣機,故大便溏泄不爽;脾主肌肉四肢,濕性重著,脾為濕困,流注肢體,故肢體困倦;濕遏熱伏,郁蒸于內,故身尿少色黃、口渴多飲。一般可通過使用黃連、黃芩、梔子、茵陳等中藥進行治療。
除了上述表現外,還可見面目肌膚發黃、皮膚發癢等表現,建議小兒出現身體不適后,家長要及時帶其就醫,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針對性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