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內膜炎一般情況下不能引起電解質紊亂。
心內膜炎是指心臟內膜表面受到了微生物的感染,好發于有心臟病史以及抵抗力比較低下的患者,如果患者的心臟內膜受到了細菌、真菌、病毒等微生物的感染,可能會經過血液直接侵入到心內膜,導致患者出現心內膜炎,常會累及的部位是心臟瓣膜,但是心室壁內膜、臨近大動脈內膜也可能會受到感染。根據病變的部位,一般情況下可以分為左心自體瓣膜感染性心內膜炎、左心人工瓣膜感染性心內膜炎以及右心感染性心內膜炎。
患有心內膜炎的患者可能會出現發熱且沒有任何的規律,可能會導致患者出現持續性的弛張熱、間歇熱,而且還可能會出現全身軟弱、頭痛、食欲不振的現象,少部分患者也會有關節疼痛、肌肉疼痛等癥狀。但是患有心內膜炎的患者一般情況下都不會出現電解質紊亂的情況,所以也不用過于擔心。
雖然患有心內膜炎的患者不會出現電解質紊亂,但如果出現了瓣膜穿孔或形成了贅生物,都可能會導致患者出現急性心力衰竭,所以需要及時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