濕熱在中醫里一般指濕邪與熱邪相兼為病的情況;濕熱總是治不好,主要原因在于濕邪本身的“黏滯”特點,以及多病因相兼為病的病情復雜性。
中醫理論中將自然界的致病因素統稱為外邪;外邪分為六淫和癘氣,“六淫”包括有風邪、寒邪、暑邪、濕邪、燥邪和熱邪。濕邪和熱邪均屬于外邪中的“六淫”。濕邪用于指代有重濁、黏滯和趨下性質的一類外邪。因此,濕邪所致外濕病證的癥狀,同樣也具有濕邪本身的特點;而“黏滯”特性便是濕邪治病難以治愈的重要原因。“黏滯”即“膠著黏膩,停滯不爽”,表現在濕邪所致病的起病和緩、不明顯,且病程較長、時常復發,難以迅速并完全治愈。而“濕熱”又指濕邪與熱邪一同侵犯人體的情況,多種致病因素會使病情更為復雜難解,進一步導致了疾病總是治不好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