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重視校園人際關系和教學方法,老師和學生,學生和學生,老師和老師,構成校園的主要人際關系,是影響學生心身健康的關鍵因素。師生間應該互尊互愛,同學間要熱情相待,老師間要為人師表,團結友好。學校教育活動應該符合學生的心理特點,教育管理規章制度應該是科學合理,決不能對學生體罰教育。
二、正確引導學生,糾正不良行為。學生的不良行包括厭學,逃學,多動,說謊,偷竊,孤獨等。面對學生的行為問題,老師和家長要齊心協力,共同幫助孩子糾正。如果發現學生有行為問題,不能放任自流。針對學生的問題,要循循善誘,多方開導,不要用權威壓制,對學生要有耐心,要有信心,不斷的感化,喚起他的自尊。
三、及時發現學生心理障礙的表現,學生常見的心理障礙,如神經過敏,自卑,狹隘,怯懦,虐待狂,性變態以及社會適應不良。作為老師和家長,要時刻關心學生的身心健康,及時發現心理障礙表現。分析發生的原因,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必要的時候應該帶孩子去看心理醫生,提供心理援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