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燒一般是指發熱,孩子發熱伴有腹瀉一般是不良的飲食習慣、腸易激綜合征、急性胃腸炎、小兒輪狀病毒性腸炎、細菌性痢疾等原因引起的,需要去醫院查明原因后進行改善。
1、不良的飲食習慣:
如果孩子經常吃生冷寒涼的食物或者辛辣刺激性的食物,比如辣椒、冰激凌、冰塊等,容易對胃腸黏膜造成刺激,出現腹瀉的情況,腹瀉嚴重會引起水電解質紊亂,出現發熱的癥狀,同時還會伴隨腹部疼痛、腹脹等不良反應。平時需要以清淡易消化的飲食為主,可以適當的吃軟面條、山藥粥、小米粥等食物,還要定時定量就餐,能夠防止這種情況出現。
2、腸易激綜合征:
這種疾病可能是心理因素、遺傳因素、飲食因素等原因引起的,會導致胃腸功能紊亂,出現腹瀉的癥狀,病情持續發展還會引起發熱。同時還會伴隨大便頻率增多,每次排便量少等癥狀。可以在醫生的指導下服用蒙脫石散、乳酸菌素片、雙歧桿菌四聯活菌顆粒等藥物治療,這些藥物可以用溫水送服,可以控制病情發展。
3、急性胃腸炎:
這種疾病可能是飲食不潔、病原微生物感染等原因引起的,大量的致病菌滋生繁殖會刺激體溫調節中樞,還會導致消化功能紊亂,出現腹瀉、發熱等癥狀,同時還會伴隨頭痛、全身乏力、惡心嘔吐等不良反應。可以遵醫囑服用阿莫西林顆粒、頭孢克肟顆粒、羅紅霉素顆粒等藥物治療,這些藥物可以在飯后服用,能夠減少對胃腸黏膜的刺激。
4、小兒輪狀病毒性腸炎:
這種疾病主要是輪狀病毒感染引起的,病毒侵入人體后滋生繁殖,會刺激身體的免疫系統,還會導致胃腸功能紊亂,從而出現發熱、腹瀉等癥狀,同時還會伴隨水樣便或黃綠色稀便。可以在醫生的指導下服用枯草桿菌二聯活菌顆粒、雙歧桿菌三聯活菌散、地芽孢桿菌活菌顆粒等藥物治療,有助于疾病恢復,這些藥物可以在飯前服用,能夠使治療的效果更加明顯。
5、細菌性痢疾:
該疾病主要是志賀菌感染引起的,還具有一定的傳染性,細菌滋生繁殖容易影響體溫調節中樞的功能,出現發熱的癥狀,同時還會伴隨腹瀉、排膿血便等癥狀。可以遵醫囑選擇靜脈滴注治療,常用的藥物一般有注射用阿奇霉素、鹽酸左氧氟沙星注射液、注射用頭孢曲松鈉等,在治療前,應該對注射部位進行徹底消毒,避免局部感染。
孩子的年齡比較小,屬于特殊人群,患病后不可以擅自使用藥物,以免影響生長發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