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便次數多可能是由于飲食習慣、胃腸功能紊亂、腸易激綜合征、慢性腸炎、腸道腫瘤等疾病所致。
1、飲食習慣:
如果患者有不良飲食習慣,如暴飲暴食、喜食辛辣生冷等刺激性食物、大量飲酒、不潔飲食等,食物刺激胃腸道會造成胃腸道蠕動加劇,促進排便,進而導致大便次數增多,部分患者還可能出現腹痛、腹脹、惡心、嘔吐等癥狀。應注意休息,避免吃油膩、辛辣刺激的食物,癥狀可能會逐漸緩解。
2、胃腸功能紊亂:
如果患有胃腸功能紊亂,引起腸蠕動異常,可能會由于腸蠕動過快而促進排便,進而導致大便次數增多,還可能出現惡心、嘔吐、反酸、噯氣、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腹痛、腹脹、便秘、排便不適感等癥狀。應戒煙、戒酒,避免使用對胃黏膜有損害的藥物(如阿司匹林、吲哚美辛等),規律飲食,不暴飲暴食,少食過熱、過硬、過酸及辛辣刺激性食物,學會自我放松,保持平穩心態等。
3、腸易激綜合征:
如果患有腸易激綜合征,患者的胃腸道會高度敏感,比常人更易受到刺激,進而導致大便次數增多,可能還會出現腹痛、便秘,有時腹瀉和便秘可交替出現。應保持心情愉悅和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避免精神緊張,可能會緩解癥狀。
4、慢性腸炎:
如果患有慢性腸炎,長期的腸道炎癥刺激會引起排便異常,進而導致大便次數增多,患者還可能出現腹痛、便秘、里急后重等癥狀,有時腹瀉和便秘可交替出現。可遵醫囑服用鹽酸洛哌丁胺膠囊、復方地芬諾酯片、蒙脫石散等止瀉藥物,腹瀉嚴重者,應補充口服補液鹽。若明確為細菌感染,患者需使用阿莫西林克拉維酸鉀片等抗生素進行抗感染治療。
5、腸道腫瘤:
如果患有腸道腫瘤,由于腸道黏膜發生病變,使腸道吸收水分的能力下降,造成糞便含水量增加而引起腹瀉,進而導致大便次數增多,患者還可能出現腹痛、腹脹、便秘、便血、大便變細、腹部腫塊等癥狀。可通過手術切除腫瘤進行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