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魚刺刺傷后感染的風險因情況而異,一般取決于刺傷的深度、魚刺是否殘留以及傷后的處理措施。
如果魚刺只是淺表地劃傷皮膚,且能夠及時被完整拔出,那么感染的風險是相對較低的。這是因為人體皮膚具有自我修復和防御外界微生物的能力,淺表傷口通常能夠在短時間內愈合。
如果魚刺刺入較深或者魚刺斷裂后部分殘留在體內,情況就不同了。魚刺作為一種異物,其殘留為細菌提供了生長的溫床,極易導致局部細菌繁殖,進而引發感染。這種感染可能表現為傷口紅腫、疼痛,甚至化膿形成膿腫。
傷后的處理措施也至關重要。被魚刺刺傷后,應立即停止進食,用清水沖洗傷口,并嘗試用消毒過的工具輕輕拔出魚刺。如果無法拔出或者傷口出現流血不止、劇烈疼痛等情況,應及時就醫。可能會采取切開引流的方式去除魚刺和膿液,并采用抗生素藥物來預防感染或控制已有的感染。
患者應注意傷口的清潔和干燥,避免頻繁接觸水,更不要隨意涂抹藥物或草藥。如出現發熱、傷口持續疼痛等癥狀,應保持警惕,及時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