膿血便一般是指糞便中混合有膿液和血液,是腸道健康出現問題的標志。這種現象通常提示腸道存在炎癥、感染、潰瘍或腫瘤等病變,需要患者高度重視并及時就醫。
膿血便的形成機制復雜,但多與腸道黏膜受損有關。當腸道受到細菌、寄生蟲等病原體侵襲時,黏膜會發生炎癥反應,導致充血、水腫和血管通透性增加,紅細胞滲出形成血液成分。同時,炎癥反應促使白細胞聚集,與壞死脫落的腸道黏膜組織混合,形成膿液。
導致膿血便的疾病多種多樣,細菌性痢疾和阿米巴痢疾等感染性疾病,病原體破壞腸黏膜,引發膿血便,并伴有腹痛、發熱等癥狀;潰瘍性結腸炎和克羅恩病等炎癥性腸病,表現為腸道黏膜的慢性炎癥和潰瘍,導致反復發作的膿血便;腸道腫瘤,如結腸癌、直腸癌,腫瘤組織破潰出血并可能合并感染,產生膿血便;缺血性腸病,腸道血管供血不足導致黏膜壞死;腸結核,結核桿菌感染引起腸道潰瘍和炎癥。
患者應注意飲食衛生,避免刺激性食物,以減輕腸道負擔,促進恢復。如出現膿血便癥狀,應及時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