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黃疸是膽囊炎、乙型病毒性肝炎、膽結石、肝硬化、肝癌等病引起的。如果出現黃疸的癥狀,需要去正規醫院就診治療。
1、膽囊炎:
一般這種疾病是膽管梗阻、致病菌侵入等原因導致的,在炎癥的刺激下,容易導致膽汁排出受阻,從而出現黃疸的癥狀。可以在醫生的指導下服用消炎利膽片、利膽片、熊去氧膽酸膠囊等藥物治療。
2、乙型病毒性肝炎:
這是一種具有傳染性的疾病,主要是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引起的,會導致肝功能受損,膽紅素代謝障礙,從而使血清內膽紅素濃度升高,會表現出黃疸的癥狀,還會伴隨食欲下降、右上腹疼痛的情況。患者可以在醫生指導下服用護肝片、恩替卡韋片、富馬酸替諾福韋二吡呋酯片等藥物治療。
3、膽結石:
這種疾病可能是不良的飲食習慣、遺傳因素等原因引起的,患病后容易導致膽管堵塞,膽汁無法正常排泄,會引起黃疸的癥狀,可以在醫生操作下通過膽囊切除術進行治療,手術后要加強個人護理。
4、肝硬化:
是各種慢性肝病一直發展的最終階段,肝臟會出現彌漫性纖維化,肝功能會持續下降,影響膽紅素代謝,會出現皮膚和鞏膜黃染,可以在醫生指導下服用雙環醇片、多烯磷脂酰膽堿膠囊、復合維生素B片等藥物治療。
5、肝癌:
是肝臟出現惡性腫瘤,包括原發性腫瘤和繼發性腫瘤,患病以后會影響膽紅素代謝,不僅會出現黃疸,還會引起食欲不振、嘔吐等不良反應,可以在醫生操作下通過肝臟切除術進行治療。
無論是哪種病引起的,都需要積極的進行治療,以免病情持續加重,引發其他并發癥,使患者錯過最佳治療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