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消渴癥主要是根據癥狀來進行命名的,因為渴而引起消瘦。有一些病的癥狀也是“因渴而消”,比如說甲亢、尿崩癥的情況。因此,消渴癥并不能特指是糖尿病。
對于唐朝的醫生甄立言把消渴癥稱為“消渴病”,主要依據就是“尿甜”,也就是現在所說的“尿糖”。但是臨床上很少會觀察尿是否甜,而且這對于治療也沒有多大的意義。
更為重要的是它出現了三多一少的一個癥狀,出現多飲、多食、多尿和消瘦乏力,即消渴的病人,在糖尿病人中只占少部分,將近80%的病人在臨床上并不出現“三多一少”。如果根據尿糖或者是參考“三多一少”的癥狀,有可能會延誤大多數糖尿病人的一個病情,所以說根據這種情況要及時地進行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