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肪肝是由各種原因引起的肝細胞內脂肪聚集過多,超過正常肝臟重量的5%以上,或者超過肝實質的30%以上,稱為脂肪肝,這是西醫對脂肪肝的診斷。
脂肪肝在中醫里面叫什么呢?中醫診斷脂肪肝的名稱是什么呢?中醫無脂肪肝病名,可歸屬于“積證”、“積聚”、“痰濁”、“肥氣”等范疇,中醫把脂肪肝一般分為三種類型,根據不同類型給予不同的方劑治療。
第一肝胃不和型,肝胃不和型脂肪肝,主要見于肝區脹痛、肝臟腫大、惡心、腹脹等,治療以疏肝和胃為主,主要用柴胡疏肝散加減。
第二肝膽濕熱型,患者主要有肝區脹痛、肝臟腫大、口苦口干、惡心、大便秘結、小便短赤等癥狀,治療以清熱利濕為主,用小柴胡湯和黃連溫膽湯加減。
第三脾虛濕盛型,患者主要有肝區不適、乏力、納少、餐后腹脹,伴有大便溏、小便清長等癥狀,治療以健脾化濕為主,主要用六君子湯和平胃散加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