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底節鈣化是指組成基底節的主要結構如尾狀核、殼核、蒼白球的鈣化,常見于臨床CT影像檢查,多為對稱性的,根據其性質可將基底節鈣化分為生理性鈣化和病理性鈣化。
1、生理性基底節鈣化:隨年齡增加而增加,沒有鈣磷代謝異常和相應的臨床表現。生理性鈣化范圍一般比較小,對稱的出現在蒼白球內,呈點狀或顆粒狀,也可能伴有其他部位的生理性鈣化如松果體、脈絡叢和大腦鐮、小腦幕等。如老年患者發現兩側對稱且范圍較小的基底節鈣化是正常的老化表現。
2、病理性基底節鈣化:早期發現且臨床有錐體外癥狀時則可視為病理性鈣化,多為散發,也有家族性發病者,多呈常染色體隱性遺傳,有些病例伴有甲狀旁腺功能減退或假性甲狀旁腺功能減退,臨床表現以肌強直、Parkinson綜合征、扭轉痙攣、雙側或單側手足徐動癥多見。
基底節鈣化需要及時就醫,積極治療原發病和代謝功能障礙,可以在醫生指導下使用藥物治療甲狀腺功能減退如左甲狀腺素鈉和抗感染藥物如舒巴坦鈉等,定期復查,遵醫囑規律用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