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腸和肛管的分界線在齒狀線。
直腸是大腸的末端,和結腸相似。直腸上是乙狀結腸,下是肛管,長度大概是12cm-15cm。直腸的下段是擴大的壺腹狀,主要功能是暫時存放糞便。直腸與肛管交接的地方是齒狀線。肛管上邊接續齒狀線,下邊是肛緣,長度大概是2cm-3cm,肛管是可以控制糞便排出的。齒狀線上邊是黏膜,下邊是皮膚,是區分內外痔的重要解剖學部位。齒狀線由于它的外型,長得像條鋸齒一樣的線,所以把它稱為齒狀線,而且臨床上極大部分的肛腸疾病,都是發生在齒狀線的部位。齒狀線疾病一般分為齒狀線以上和以下,齒狀線以上部位外表是黏膜,如果出現癌變的時候,極有可能會變為腺癌。齒狀線以下部位外表是皮膚組織,如果癌變的時候,表現為鱗狀細胞癌。考慮到齒狀線部位的特殊性,一旦齒狀線附近有了異常物體,就應該考慮是有疾病的可能性,最好是可以及時去醫院就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