敗血癥,一種嚴重的全身感染性疾病,其感染來源多樣,主要包括皮膚黏膜破損、化膿性病灶、呼吸道感染、消化道感染以及各種慢性疾病等。
1、皮膚黏膜破損是敗血癥的常見感染途徑。當皮膚或黏膜受到損傷,如燒傷、創傷或手術切口,病原菌易通過這些破損處侵入血液循環,引發敗血癥。
2、身體內已有的化膿性病灶也是敗血癥的重要感染源。如扁桃體炎、化膿性闌尾炎、膽道或尿路感染等,若未及時治療控制,病原菌可透過病灶進入血液,導致敗血癥的發生。
3、呼吸道感染同樣不容忽視。肺炎、支氣管炎等呼吸道疾病患者,病原體有可能通過呼吸道黏膜侵入血流,進而發展為敗血癥。
4、消化道感染亦是敗血癥的潛在感染途徑之一。如細菌性痢疾、腸炎等,腸道內的病原菌在特定條件下可穿過腸壁血管進入血液循環,誘發敗血癥。
5、各種慢性疾病患者,如糖尿病、惡性腫瘤、慢性肝病等,由于機體免疫力低下,更易受到病原菌的侵襲,一旦發生感染,難以控制,容易演變為敗血癥。
在治療敗血癥時,根據感染病原體的不同,常會使用到多種抗生素,以迅速控制感染,挽救患者生命。預防敗血癥的關鍵在于及時治療各種感染性疾病,降低病原菌侵入血液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