腳踝骨骨折后多久能走路,主要取決于病情程度及處于什么階段,簡單的說,如果剛剛骨折、血腫嚴重、有開放性傷口、術后石膏剛上等指征時,則不適合過早活動,只有當骨折恢復穩定良好的情況下,患者才能走路。
一般而言,對于輕微骨折的患者,兩周左右,腫脹、疼痛等表現會減輕,此時可以在不影響外固定的穩定下,進行適度走路鍛煉,強度以不累為宜,需要循序漸進不可一蹴而就。對于骨折程度較深的腳踝骨折患者,則需要根據復查結果觀察骨痂恢復情況,如果骨折愈合狀況良好,患者一般三個月左右的影像學結果,就能看到明顯改變,此時可以拄拐走路,進行活動鍛煉,但同樣不可操之過急,循序漸進的活動才可以。護理注意事項:腳踝骨折的患者,在護理上也該預防因為長期坐臥而發生的褥瘡,無論是防褥瘡氣墊,還是幫助患者按摩,以及通過協助腳踝骨折患者活動等措施,都可以達到預防腳踝骨折患者因某部位長期受壓,而發生褥瘡及肌肉萎縮的情況發生。飲食注意:缺什么補什么的理念,在腳踝骨折患者身上并不完全適用,進補有度才是骨折患者需要謹記的食療選擇,過多進補油膩的骨頭湯,并不能被機體完全吸收,還可能導致本身有三高問題的腳踝骨折患者,出現其他的并發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