咯血是指喉部以下的呼吸器官(即氣管、支氣管或肺組織)出血,經口腔咯出。其根本原因在于呼吸系統受損或病變,導致血管破裂。咯血的原因復雜多樣,可能涉及感染、炎癥、腫瘤等多種情況。
感染是導致咯血最常見的原因之一。比如,肺結核會破壞肺組織及附近血管,從而引發咯血。此外,支氣管擴張也可能導致反復的感染和咯血。
除了感染,肺部炎癥也是咯血的誘因。例如,肺炎可能刺激和破壞肺部血管,進而造成咯血。特別是病毒性肺炎或細菌性肺炎,在嚴重情況下都可能導致咯血。
肺部腫瘤,無論是良性還是惡性,都有可能因腫瘤生長壓迫或侵犯血管而導致咯血。特別是肺癌,在發展到一定階段時,咯血癥狀會愈發明顯。
除了呼吸系統疾病,某些心血管疾病也可能導致咯血。如二尖瓣狹窄時,肺靜脈壓力增高,可能導致支氣管小血管破裂,從而引起咯血。
某些藥物如抗凝藥(如華法林、肝素)、抗血小板藥(如氯吡格雷)以及溶栓藥物(如尿激酶)的使用,也可能增加咯血的風險,因為它們可能影響血液的凝固能力。
咯血是一個需要高度重視的癥狀,它可能指向多種潛在的嚴重疾病。一旦出現咯血,應立即就醫,以便準確診斷并及時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