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子宮腺肌癥又稱子宮腺肌病和子宮腺肌瘤等。主要的定義是指子宮內膜腺體及間質侵入到子宮肌層部分,因此可伴隨月經周期出現下腹痛,痛經不適等癥狀。其概念與子宮內膜異位癥之間具有相似之處。然而因其異位的位置的不同,會有不同的表現,以及不同的性質。子宮腺肌癥多發生于30到50歲的經產婦,且往往伴隨子宮肌瘤的發生和發展,研究證實子宮腺肌癥受雌激素水平影響。
藥物治療:
針對癥狀較輕,有生育要求以及臨近絕經的患者而言,選擇使用激素類藥物治療是本病的首選方案。主要原理是營造假孕和假絕經的狀態,使體內雌激素水平減少。常見的藥物包括,達那唑,孕三烯酮和促性腺激素釋放激素激動劑治療。但需要注意,此種方式治療后患者容易出現絕經綜合征以及骨質疏松等癥狀。
手術方案:
手術治療子宮腺肌癥,具有嚴格的適應癥以及相應的要求。應結合患者的自身情況以及生理需求選擇不同的手術方式。對于年輕或希望生育的子宮腺肌瘤患者,可選擇挖除病灶,將瘤體切除。但術后有復發風險,需予患者交代清楚。對于癥狀嚴重,無生育要求或藥物治療無效的患者而言,全子宮切除術則是較好的治療手段。至于是否保留卵巢,需根據患者的病變程度以及年齡等酌情采取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