痔瘡俗稱痔,是由于肛管或直腸下端靜脈叢充血或瘀血并腫大導致的常見肛腸病。可以根據臨床表現、體格檢查、肛門鏡檢查、電子結腸鏡、吸引器檢查等方法判斷。患有痔瘡時,應及時就醫。
1、臨床表現:
痔瘡是一種比較常見的肛腸疾病,會導致肛管或直腸下端靜脈充血腫大,引起患者出現出血、肛周瘙癢、疼痛和脫垂等表現。
2、體格檢查:
主要為直腸指診,進行時醫生會戴上指套或手套,將食指沾上潤滑劑,然后從肛門伸入直腸,如果患有痔瘡可發現直腸內壁有膨出物或贅生物等。
3、肛門鏡檢查:
是指利用肛門鏡探入患者肛門,能夠觀察到痔核黏膜的情況,還可以觀察到直腸黏膜有無充血、水腫、潰瘍、腫塊等,如果患有的是內痔,也可以明確其位置、大小、形態等。
4、電子結腸鏡:
是將結腸鏡經肛門進入,通過電子攝像技術觀察是否存在痔瘡。
5、吸引器檢查:
對于有痔脫出史的患者,可以在醫生的操作下,用吸引器將痔體吸引于肛門外觀察,能夠明確痔瘡的性質。
通過各項檢查確認患有痔瘡后,應及時在醫生的指導下使用復方角菜酸酯栓、肛泰軟膏、九華痔瘡栓等藥物進行治療,平時還應糾正不良的生活習慣,避免久坐,健康飲食,有利于促進病情康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