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宮肌腺癥,醫學上通常稱為子宮腺肌病,是一種由于子宮內膜腺體和間質侵入子宮肌層而形成的彌漫性或局限性的病變。這一病癥并非腫瘤,而是與子宮內膜異位癥一樣,屬于婦科常見病和疑難病。其臨床表現主要包括月經失調、痛經等,嚴重時可導致不孕和貧血等問題。
治療子宮腺肌癥的方法多樣,根據患者的年齡、癥狀及生育要求進行個體化選擇。以下是幾種常見的治療手段:
1、孕三烯酮:通過抑制垂體促性腺激素的分泌,造成無周期性的低雌激素狀態,但長期使用可能會對肝功能造成一定影響。
2、達那唑:能夠抑制促性腺激素釋放并直接作用于子宮內膜雌、孕激素受體,但同樣存在副作用,如體重增加、痤瘡、多毛等。
3、GnRH-a:通過抑制垂體促性腺激素的分泌,導致卵巢分泌的性激素減少,造成體內低雌激素狀態,出現暫時性絕經,從而緩解癥狀。但停藥后癥狀可能復現,且藥物副作用明顯,包括骨質丟失、更年期癥狀等。
4、手術治療包括根治手術和保守手術。對于年輕或希望保留生育功能的患者,可行病灶切除術,但術后有復發的風險。
5、其他治療如介入治療和助孕治療等,則適用于特定情況的患者。
綜上所述,子宮肌腺癥與子宮腺肌癥是同一病癥,其治療方法多樣,需根據個體情況選擇合適的治療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