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熱療法操作流程,通常指的是冷療法和熱療法,冷療法的種類包括冰袋和冰囊,乙醇拭浴等,熱療法的種類包括水袋熱敷,熱水坐浴等。
1,冷療法,冰袋和冰囊:用于降溫和預防出血。 操作步驟:將冰塊用水沖去棱角裝入冰袋或冰囊內約2/3滿,排盡空氣,夾緊袋口,擦干倒提檢查無漏水,然后套上布套。將冰袋置于所需的部位。高熱降溫時,冰袋置于前額、頭頂部或體表大血管處,如頸部、腋下、腹股溝等處,扁桃體摘除術后為預防出血,可將冰囊置于頜下。隨時注意觀察冰袋有無漏水,局部皮膚有無變白、青紫或有無麻木感,如有,應立即停止使用。冰融化后,布套濕透后應立即更換,如為降溫,冰袋使用后30分鐘需測體溫,并做好記錄,當體溫降至39℃以下,即可去除冰袋;乙醇拭浴操作流程,拭浴順序為頸外側→肩→上臂外側→前臂外側→手背側胸→腋窩→上臂內側→肘窩→前臂內側→掌心;髖部→下肢外側→足背腹股溝→下肢內側→內踝;股下→腘窩→足跟,拭浴過程中如出現寒戰,面色蒼白等,應立即停止,拭浴后30分鐘測量體溫并記錄。
2,熱療法,水袋熱敷,測水溫,一般60℃~70℃。小兒、昏迷、知覺遲鈍的病人不超過50℃。將熱水倒入熱水袋中,至半滿或2/3滿,排出袋內空氣,擰緊塞子,擦干熱水袋并裝上布套,放置在所需的部位;熱水坐浴,把配好的坐浴液倒入坐浴盆中,一般水溫為38℃~43℃,或以病人能忍受為度。待患者排尿后將臀部坐入盆中,隨時調節水溫,浸泡20~30分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