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骨質變化:髖關節發育不良是根本的變化,這種變化包括髖臼、骨盆、股骨頭、股骨頸,嚴重者還可影響到脊柱。?
1、髖臼,安全性髖關節脫位者出生時尚屬正常,而有髖臼外上緣外有切跡,隨著生長發育髖臼逐步變狹而淺,呈三角形,髖臼唇盂增厚,由于股骨頭的不斷擠壓可造成內翻或外翻,髖臼后上方由于股骨頭的擠壓形成假臼,髖臼前緣內上方往往可見一缺損。
髖臼由于沒有股骨頭的造模作用而發育不良,髖臼逐漸變小,變淺,臼底充滿脂肪纖維組織,圓韌帶經過不斷牽拉往往增厚肥大充塞于髖臼中。
2、股骨頭,新生兒的股骨頭為畸形,表面有光滑的軟骨面,而后由于脫位于髖臼外,股骨頭的形狀可逐步改變,頭可變大或變小,呈尖錐形或葺形,股骨頭受壓處往往出現部分股骨頭扁平,股骨頭骨骺出現遲緩。
有時應用強大暴力手術復位,由于髖臼與股骨頭不相適應,對股骨頭的壓力過大,可造成股骨頭無菌性壞死。??3、股骨頸,由于髖關節脫位,股骨頸一般變短而粗,是肢體縮短的一個原因。
股骨頸前傾角變大,據Caffey報道正常新生兒前傾角為25°,以后逐步減少至5°~15°之間,當股骨頭外移后,由于正常肌力作用,向股骨頭向前旋轉,前傾角因而增大,一般在60°~90°之間。如果能早期復位,前傾角多能逐步自行糾正。尤其在1歲以內得到復位者幾乎都能恢復正常。????
4、骨盆和脊柱,脫位一側的骨盆往往伴有發育不良情況,髂翼較斜,坐骨結節較分開。
在兩側脫位時,以上病變存在外,骨盆向前傾斜而使腰前突弧度增加,有時可以出現側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