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顫麻痹又叫帕金森氏病,是為一種原發的變性,長期是于五十至六十歲之間。
在大多數病例中震顫為最早癥狀,震顫常起于一只手,其次為同側的下肢,在后為對側的上肢及下肢先后受累。
震顫包括對抗肌群的節律性交替運動,在上肢和手部的障礙表現最重。下肢震顫在踝部最顯著,可有屈曲和伸直,當下頜及受侵蝕可見到口的節律性開閉,舌有伸縮性震顫等,震顫常見于靜止時且于激動時加重,但在睡眠時消失。
另外,面部表情呆板成面具臉,隨意運動緩慢動作笨拙咀嚼吞咽和語言亦緩慢無力,亦可發生肌強直。
與被動運動時肌肉一跳一跳的,松開稱為齒輪狀強直。如無震顫則強直不間斷而稱之為鉛館樣強直。患者的步態常表現為緩慢而混亂并有細小碎步組成這種步態稱為慌張步態,是由于姿勢與強直所致。有些患者出現植物神經癥狀如皮膚發紅并有發熱的感覺,且伴有出汗等。
對于該病的治療應鼓勵患者盡可能的活動但應避免疲勞,按摩和被動運動對減輕強直暫時有效,另外可選用顛茄類藥物,安坦,左旋多巴等進行治療,對震顫較頑固者,選用立體定向手術破壞丘腦腹外側亦可獲得滿意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