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胃炎一般是指胃腸炎,胃腸炎要做血液檢查,糞便檢查,水、電解質檢查等進行診斷。
胃腸炎是指各種原因引起的胃腸黏膜的炎癥,通常因進食不潔、生冷或刺激性食物而誘發,病因包括細菌、病毒、寄生蟲感染等。本病多發生于夏秋季節,常由糞-口途徑傳播。臨床表現主要為惡心、嘔吐、腹痛、腹瀉,嚴重者可出現發熱、脫水、電解質和酸堿平衡紊亂。
胃腸炎需要掛消化內科進行以下檢查。血液檢查:根據血常規白細胞總數、血紅蛋白濃度、血沉及C-反應蛋白等,可初步判斷胃腸炎的類型。糞便檢查:不同病原體感染后,糞便可呈不同性狀,如稀水樣便、洗肉水樣便、膿血便、血便、黏液便等。部分患者便中可見自細胞及紅細胞。對于腸結核及腸道感染導致的慢性腹瀉,還需行致病菌培養。水、電解質檢查:癥狀嚴重患者需注意是否有脫水癥狀,完善此項檢查以監控患者水電解質情況。
經過檢查確診后需要積極進行治療,治療常用藥物主要有復方黃連素片、諾氟沙星、蒙脫石散、地衣芽孢桿菌活菌膠囊、雙歧桿菌三聯活菌膠囊等。急性期治療以補液為主,輕、中度脫水者可予口服補液鹽,嚴重脫水者需靜脈補液,情況改善后改為口服補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