敗血癥的診斷標準主要是根據患者的臨床癥狀、相關檢查結果等進行診斷,臨床表現一般有高熱、寒戰、皮疹、關節痛、肝脾腫大等。
敗血癥,通常是由病原微生物以及其毒性產物存在于血液內所引起的全身性感染。其發病原因通常與身體抵抗力下降、外傷、致病微生物感染等因素有關,患病以后可導致患者出現高熱、寒戰、關節疼痛、呼吸加快、惡心、嘔吐、腹痛、腹脹、蕁麻疹、燙傷樣皮疹、關節紅腫、活動受限等臨床癥狀,同時還會伴有肝脾腫大等情況,部分患者也可發生黃疸。當患者身體出現以上不適癥狀時,則考慮是患有敗血癥的可能,此時還應配合血液常規檢查、C-反應蛋白、病理學檢查等多種檢查方式的結果,來明確診斷。
此時可以在醫生的指導下通過靜脈點滴等方式來進行治療,常用的藥物一般為注射用頭孢曲松鈉、鹽酸左氧氟沙星注射液、注射用鹽酸萬古霉素等。治療期間應多休息,避免過度勞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