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我在門診中遇到了一位32歲的男性患者,他拿著一張中藥處方,滿臉疑惑地問我:“醫生,這副中藥真的要熬三次嗎?每次熬出來的湯藥味道和顏色都不太一樣,這樣真的有效嗎?”這位患者的疑惑,其實是很多患者在服用中藥時都會遇到的問題。那么,中藥熬煮三次,是否真的有必要呢?接下來,我就為大家解答這個問題。
按照臨床中醫的說法,中藥一劑藥是煎煮二次,如果煎熬次數過少,可能會使其中的藥物有效成分無法析出,發揮不到治療疾病的作用,如果煎熬的次數過多,可能會導致過多的藥效被析出,減少藥物藥效,所以我建議中藥熬兩次就可以。
經過我與這位患者的交談后,我還了解到了他有一些用藥后的不良生活習慣,我又給了他一些生活上的建議。
1、掌握火候與時間:熬中藥時需要注意火候控制,剛開始熬煮時可用中到大火,待藥物煮開后應調至小火慢燉,熬煮時間通常在30~60分鐘之間。
2、浸泡藥材:熬制中藥前,需要先將中藥放入砂鍋或陶瓷鍋中,用流動清水清洗藥材表面的雜質,然后加入水沒過藥物1~3厘米,浸泡至少1小時。
在日常生活中應保持愉悅的心情,避免長時間處于焦慮、抑郁的狀態中,如果在疾病上還有其他困惑之處,可以再來就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