腳踝骨腫了可能是外傷、滑囊炎、骨關節炎、痛風、骨折等原因引起,需要及時就醫治療。
1、外傷:
如果腳踝骨受到了撞擊,會導致局部關節血管以及皮膚組織損傷,造成急性血液滲透,引起腫脹、疼痛等癥狀。需要遵醫囑服用布洛芬片、雙氯芬酸鈉緩釋片、對乙酰氨基酚片等藥物治療,服用藥物時需要使用毛巾包裹冰袋冰敷,能夠促進毛細血管收縮,減輕局部腫脹。
2、滑囊炎:
是某種刺激導致滑囊受損引起的炎癥,會出現關節周圍疼痛、紅腫、活動受限等癥狀,并且好發于膝關節以及腳踝部位,走路時會導致疼痛感加重。可遵醫囑服用塞來昔布膠囊、醋酸潑尼松片、醋酸地塞米松片等藥物治療,服用藥物期間可以順時針按摩局部,能夠加快血液循環的速度,有利于炎癥消退。
3、骨關節炎:
通常與年齡、炎癥刺激、身體會與肥胖有關,會損傷腳踝以及肩關節,引起腫痛、彎曲困難等癥狀。可以在醫生的指導下服用甲潑尼龍片、洛索洛芬鈉片、美洛昔康膠囊等藥物治療,服用藥物后能夠幫助疾病恢復,但是需要按照正確療程服用。
4、痛風:
如果患有痛風,會導致體內尿酸偏高,形成痛風石,然后堆積在腳踝部位,引起局部熱痛、紅腫等癥狀,甚至會影響正常的活動。需要遵醫囑服用秋水仙堿片、別嘌醇片、非布司他片等藥物治療,服用藥物時需要使用溫水送服,不可以咀嚼,以免影響藥物吸收。
5、骨折:
在跑步時出現了扭傷的情況,可能會導致腳踝骨骨折,引起腫脹感,無法活動。需要在醫生的操作下進行內固定手術或者是外固定手術治療,術后應注意臥床休息,不可以下地走路,否則會影響骨骼愈合。
治療期間要注意飲食習慣,多吃些雞蛋、雞胸肉、牛肉、蝦等含鈣質的食物,有利于骨骼恢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