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不出汗可能是環境溫度低、運動量少、干燥綜合征、甲狀腺功能減退、無汗癥等原因引起的,患病后建議及時去醫院就診。
1、環境溫度低:
如果小孩所在的環境溫度較低,可能會造成血液流動緩慢,使小孩出現不出汗的現象,這種情況為正常的生理現象,一般無需特殊治療。但是所處室內溫度應及時調節,可以調節到20℃到26℃,避免溫度過低。
2、運動量少:
若小孩運動量較少,身體產熱較少,這種現象通常也不容易引起出汗,建議增加運動量,家長每周可讓小孩進行3~5次有氧運動,比如跑步、跳繩、打籃球等,有助于增加運動量,使機體產熱增多,但在運動過后需要多飲水。
3、干燥綜合征:
如果小孩本身患有干燥綜合征,可能會導致呼吸系統以及消化系統等外分泌腺分泌減少,引發口干、眼干、皮膚干燥等不適癥狀出現,需要在醫生的指導下服用硫唑嘌呤片、復方環磷酰胺片、環孢素軟膠囊等藥物治療。
4、甲狀腺功能減退:
該疾病通常與甲狀腺激素不足有關,患病后會導致全身各系統處于低代謝狀態,使小孩出現食欲減退、乏力、畏寒等不適癥狀,并且還會減少身體出汗量,建議遵醫囑服用左甲狀腺素鈉片、甲狀腺片、益康膠囊等藥物治療,這些藥物可以在飯前半小時空腹服用,有助于發揮較好療效。
5、無汗癥:
該疾病主要是因汗腺發育不良引起,患病后會造成汗腺功能障礙,使全身皮膚或某一部位皮膚無明顯汗液,在炎熱的季節中容易出現虛脫、中暑等情況,可以使用干凈毛巾蘸取適量的溫水擦拭身體,有助于調節體溫,水溫不可超過50℃,以免發生燙傷。
在日常生活中家長應給小孩做好護理工作,根據季節與溫度的變化及時增減衣物,保持攝入充足的水分,積極帶小孩參加戶外運動,對身體健康有一定的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