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血壓的主要原因包括營養不良、藥物副作用、體質因素等。
長期營養不良會導致身體虛弱,缺乏必要的營養物質以維持正常血壓。某些藥物如降壓藥、抗抑郁藥等,使用不當或劑量過大時,可能會導致血壓過度下降。體質性低血壓多見于體質瘦弱的人群,如女性和老年人,可能由于身體調節功能較弱而導致血壓偏低。
針對低血壓的治療,除了調整飲食、增加營養攝入外,醫生還可能會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開具藥物治療。例如,對于因貧血導致的低血壓,可能會使用健脾生血顆?;虬苏漕w粒等藥物來提高紅細胞數量;甲狀腺功能減退引起的低血壓,則可能會使用左甲狀腺素片或干甲狀腺片等藥物進行治療。
需要注意的是,低血壓患者應避免突然改變體位,尤其是從臥位或蹲位快速站起,以減少跌倒風險。同時,定期體檢和及時就醫也是預防和治療低血壓的重要環節。在用藥方面,患者應嚴格遵醫囑,不可自行調整藥物用量或更換藥物。如有任何不適,應立即就醫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