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經后骨質疏松癥屬于代謝性骨病,主要是由于女性絕經后雌激素水平顯著下降,導致骨量減少、骨組織微觀結構退化,進而增加骨的脆性,最終引發全身性骨折風險增高的疾病。絕經后骨質疏松癥是女性常見的健康問題,其病理生理機制復雜,涉及多種因素。
雌激素在女性體內起著維持骨密度和強度的重要作用。絕經后,卵巢功能減退,雌激素分泌大幅減少,導致骨吸收增加、骨形成減少,從而加速骨質流失。
隨著雌激素的減少,骨小梁變細、斷裂,骨皮質變薄,骨髓腔擴大,這些微觀結構的改變使得骨骼承受外力的能力下降。
骨質疏松癥患者的骨骼脆性增加,即使在輕微的外力作用下,如摔倒或日常活動中的輕微碰撞,也可能導致骨折,尤其是髖部、脊柱和手腕等部位的骨折。
針對絕經后骨質疏松癥,常用的治療藥物包括雌激素替代療法(如戊酸雌二醇)、雙膦酸鹽(如阿侖膦酸鈉片)、降鈣素(如鮭魚降鈣素)等,這些藥物通過不同的機制幫助減緩骨質流失,增加骨密度,降低骨折風險。
絕經后骨質疏松癥是一種多因素導致的代謝性骨病,對女性的健康和生活質量構成嚴重威脅。早期的識別、干預和合理治療是預防骨折、維護骨骼健康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