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細胞病毒感染的診斷主要依賴于實驗室檢查,包括血清學檢測、病毒核酸檢測、抗原檢測以及組織病理學檢查等。
血清學檢測是通過檢測血液中的特異性抗體IgM和IgG來判斷感染狀態。IgM抗體陽性通常表示近期感染,而IgG抗體陽性則表明既往感染或免疫接種后的反應。
病毒核酸檢測,如PCR技術,能夠快速、準確地檢測出血液、尿液等樣本中的巨細胞病毒DNA,是診斷現癥感染的重要手段。
抗原檢測,特別是巨細胞病毒PP65抗原檢測,也可用于快速診斷。若檢測結果陽性,則表明體內存在巨細胞病毒。
在某些情況下,組織病理學檢查也是必要的。通過活檢獲取組織樣本,在顯微鏡下觀察細胞內包含體,這些包含體是巨細胞病毒感染的典型特征。
針對特定人群,如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新生兒及孕婦等,診斷時還需綜合考慮其他因素。例如,孕婦在妊娠期間有可疑巨細胞病毒感染史,或新生兒出現黃疸延遲消退、肝脾大等癥狀時,應高度懷疑巨細胞病毒感染。
在治療方面,抗病毒藥物如更昔洛韋、伐昔洛韋等,常被用于治療巨細胞病毒感染。這些藥物通過抑制病毒復制,減輕癥狀,并縮短病程。然而,治療方案應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制定,并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