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人沒有肺性P波。肺性P波常見于肺心病、腦部疾患、甲狀腺功能亢進等疾病。
一、肺心病的肺性P波:肺心病、肺動脈高壓、右室肥大、右室后負荷進行性加重, 最終發生右心功能不全,右房壓增高,右室擴張,右下心房除極向量增大,故肺性P波具有以下心電圖特點:PI Ⅲ AVF高尖≥0.25mv,P波時間正常;P AVL倒置、低平或正負雙向,P波電軸+60°~+90°;V1導聯P波直立部分>0.15mv;伴肺心病其他心電圖表現,如竇性心動過速、肢導低電壓時P>1/2R波、QRS電軸右偏、胸導順鐘向轉位、右室肥大。
二、腦部疾患的肺性P波:蛛網膜下腔出血者P>0.25mv達40%、腦膜炎為30%,顱內占位性病變為5%,可見顱內病變P波異常并非罕見。其心電圖特征:PII III AVF≥0.3mv;復極異常的心電圖表現:如ST段的水平延長,下移或抬高,T波高大直立或深寬倒置,U波增高,TU融合,Q-T延長。
三、甲狀腺功能亢進性肺性P波:甲狀腺功能亢進系因甲狀腺分泌T3、T4過多所致,甲狀腺功能亢進時心臟最常受累。其心電圖改變明顯:竇性心動過速,醒時與深睡時心率相差不大;PI Ⅲ AVF呈高振幅,但P電軸正常,其P波電壓大小與甲狀腺功能亢進的病情呈正相關,即病情控制其肺性P波消失;左室高電壓;ST-T改變。
因此,如果心電圖發現肺性P波,建議去醫院進一步診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