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含義:
吻合器痔上黏膜環切術又稱微創痔瘡手術(PPH),是建立在肛墊學說基礎上的,運用吻合器治療環狀脫垂痔的新技術。
手術指征:
第一診斷為混合痔,有肛門疼痛、不適、肛門腫物脫出,無法自行回納,便鮮紅色血便。直腸指檢,肛門鏡以及腸鏡等檢查確診痔瘡者。
手術禁忌:
對妊娠婦女、兒童、有頑固性便秘、盆腔腫瘤、門靜脈高壓癥、布一卡綜合癥或不能耐受手術者均不推薦使用。
手術費用:
2000-8000元。
術前
是否需要住院:
是,術前住院2天。
術前檢查:
胸部X線檢查、心電圖、乙肝五項檢查(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表面抗體(HBSAb/抗HBs)、e抗原(HBeAg)、e抗體(HBeAb/抗-HBe)、核心抗體(HBcAb/抗-HBc))、艾滋病抗體檢查、梅毒抗體檢查、丙型肝炎病毒抗體檢查、凝血功能檢查、血常規、尿常規、生化全項檢查、便常規、便潛血試驗,必要時行盆腔核磁、電子腸鏡檢查。
術前準備:
1、胃腸道準備:術前12小時禁食、術前8小時禁飲水,術前灌腸,術前1天患者少渣流質飲食并服用番瀉葉5克沖水服,術前晚普通灌腸,術晨清潔灌腸,并了解大便排泄情況;
2、備皮:配合醫師備皮;
3、醫患溝通:患者家屬了解詳細病情、手術風險以及可能出現的不良預后,給予醫師理解與支持,積極配合治療;
4、清潔:配合醫師按照常規準備手術野皮膚,保持肛門部位及會陰部位的清潔;
5、藥物預防:醫師指導下預防性使用抗生素藥物。
術前注意事項:
1、控制飲食:術前注意控制飲食,盡量選擇流質飲食;
2、注意保暖:術前注意保暖,避免出現受涼、受寒、感冒、發熱等情況,影響手術;
3、調節心理:了解手術過程以及術后可能出現的不適癥狀,做好充分心理準備;
4、調整睡眠:若術前過于緊張,可以在醫師指導下服用藥物幫助改善睡眠。
術中
麻醉方式:
一般選擇椎管內麻醉或全身麻醉。
手術體位:
患者取截石位(仰臥于檢查床上,臀部靠近床邊,放到支腿架上,能最大限度顯露會陰)。
手術時長:
1-2小時。
手術過程:
常規手術消毒、鋪無菌巾,消毒肛門直腸內,以手指或特制的環形肛管擴張器的內芯進行擴肛后開始手術。患者如果需要接受靜吸復合麻醉,麻醉前需要患者積極主動與麻醉師配合,了解麻醉過程以及術后可能出現的短暫性不良反應,比如輕度頭暈、惡心,干嘔。
1、首先用三把無創傷鉗分別在三個最大的痔瘡處夾住肛緣處皮膚(避免夾住痔塊,以免引起出血),室內痔塊輕度外翻;
2、將擴張器極其配套內芯一起插入肛內,移去擴張器的內芯,于1、4、7、11點縫4針固定擴張器,導入肛鏡縫扎器,根據脫垂程度在齒狀線上方3-4.5厘米處于直腸黏膜下層環狀縫合一圈,這一步驟叫“制作荷包”;
3、將特制的pph吻合器張開到最大限度,經肛管擴張器將其頭端插入到荷包縫合線的上方,逐一收緊縫線拉緊并打結;
4、用配套的持線器經吻合器的側孔將縫線拉出,向手柄方向用力牽引結扎線,將被縫合結扎的黏膜及黏膜下層組織拉入吻合器中心桿內,收緊吻合器并擊發,由于釘合器中有鋒利的刀片以及縫合系統,因此擊發的瞬間即同時完成了內痔上方黏膜及黏膜下層組織的切除和縫合,吻合器擊發后,保持其處于關閉狀態約20秒;
5、將吻合器完全松開輕輕拔出,仔細檢查吻合口部位是否有出血,如有出血(不管是小動脈活動性出血還是滲血),均應及時行8字形封扎以徹底止血,撤出肛管擴張器,內塞凡士林油紗條,手術即告結束。
術中注意事項:
1、麻醉時若無法耐受不良反應,請及時反饋醫師,不要緊張;
2、術中會請麻醉醫生保證患者生命體征平穩,重點保證血壓平穩狀態。術中如果出現麻醉較淺,患者疼痛明顯,甚至麻醉清醒情況,麻醉師發覺異常會及時調整麻醉深度。
術后
拆線時間:
如果采用可吸收縫合線,一般無需拆線。
是否需要住院:
是,一般需要住院7-10天。
術后飲食:
1、術后當日或第二日,多因麻醉影響,手術刺激,傷口疼痛或敷料壓迫,致術后排尿困難。此類患者應多飲水,使尿量增多,刺激膀胱,增強尿意;
2、建議術后選擇流質飲食,盡量選擇清淡、容易消化食物。若食物過細過精,會造成腸蠕動減慢,引起便秘,導致肛門直腸部位靜脈曲張;若食物中辣椒或胡椒攝入過多,則會刺激肛門直腸,造成肛門直腸部位血管充血擴張;若飲食攝入過多或攝入過粗食物,易造成術后大便次數過多,引起傷口感染。
術后活動:
術后應臥床休養數天,避免過早下地活動。
術后護理:
1、術后48小時內要求患者開始排便,每日一次,大便盡量保持糊狀稀便,如術后3日患者沒有便意,可使用通便藥物,口服液體石蠟油或麻仁丸,使大便軟化,促進排便;
2、便后坐浴,無需換藥,肛內不必納入栓劑等;
3、麻醉清醒后需要大口喘氣,主動咳嗽、咳痰。
術后注意事項:
1、一般術后在醫師指導下預防性應用抗生素1~3天,防止吻合口感染;
2、患者飲食盡量選擇清淡、容易消化食物,禁食生冷食物;
3、術后24小時內嚴密監測血壓、脈搏,一周后進行肓腸指診,醫師在必要時擴張狹窄段,狹窄嚴重者需掛線切開等。
風險與術后并發癥:
出血、肛門疼痛及遠期吻合口狹窄等。術后預防性使用抗生素,避免傷口感染,術后注意控制飲食,忌口,不吃油膩、辛辣、刺激性食物。
拓展內容
手術對比:
傳統手術和PPH手術(痔上黏膜環切術)
1、傳統手術療法:采用外剝內扎術切除痔核,是最常用的重度痔的治療方法,但是傳統手術療法所帶來的術后疼痛以及較長的住院與愈合時間等問題,常常給患者帶來很大的痛苦,而且傳統手術療法存在一定的復發可能性,尤其重要的是它或多或少的切除了肛墊。因而有患者在術后有不同程度的失禁現象發生。 傳統手術將外痔切除,內痔結扎,肛門有創面,需要有脫核過程,術后每日進行換藥、熏洗,換藥。排便時傷口劇痛,只能逐漸愈合。
2、PPH手術部位在直腸下段,切除同時隨即吻合,整個過程僅需幾分鐘,保留了肛墊組織,肛門部無創面,沒有脫核過程。術后第一天就可以正常排便,也不需要特殊換藥、熏洗。傳統手術為防止肛門狹窄需切斷括約肌,而PPH手術不損傷括約肌,故不會出現肛門狹窄或大便失禁。
相關知識:
痔上黏膜環切術由于保留了肛墊,不損傷肛門括約肌,肛門部沒有手術切口,最大限度的保留了肛墊的生理功能,故具有手術后沒有痛苦,手術時間短,損傷小,恢復快,不損傷肛門括約肌,無大小便失禁,肛門狹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