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了漸凍癥后的大家都會很急迫的查找病因,但是病因需要通過哪些檢查來輔助診斷大家卻不是很了解,今天給大家詳細講解下漸凍癥患者去醫院就診時應該做哪些檢查。
首先我們需要病史采集和神經系統檢查。診斷過程的第一個重要步驟,就是由神經科醫生進行的臨床接診,進行包括詳細的現病史,家族史,工作和環境接觸史的采集。接診過程中,神經科醫生將尋找漸凍癥的典型表現:
在同一區域,同時存在上、下運動神經元受累的體征,是診斷漸凍癥的要點。下運動神經元受累體征:主要包括肌肉無力、萎縮和肌束顫動。通常檢查舌肌、面肌、咽喉肌、頸肌、四肢不同肌群、背肌及胸腹肌。
上運動神經元受累體征:主要包括肌張力增高、腱反射亢進、陣攣及病理征陽性等。通常檢查吸吮反射、咽反射、下頜反射、掌頦反射、四肢腱反射、肌張力,Hoffmann征(霍夫曼征)、下肢病理征、腹部反射,以及有無強哭強笑等假性延髓麻痹表現。體格檢查是發現上運動神經元受累的主要方法,在出現明顯肌肉萎縮無力的區域,如果腱反射不低或活躍,及時沒有病理征,也可以提示錐體束受損。
另外,還有情緒反應失去控制,如哭或笑的情緒變化。思維的變化如喪失判斷力或失去基本的社會技能。檢查者也會評估患者言語流暢性及文字識別能力。這些癥狀不常見,不容易引起重視。神經科醫生還將詢問如疼痛,感覺喪失或錐體外系問題。
其次還有輔助檢查,那有哪些我們需要了解的輔助檢查呢?
診斷過程的下一步往往是一系列的輔助檢查,如頸部MRI(磁共振成像)、頭和腰MRI、EMG(肌電圖)、神經傳導速度和血液化驗。有時會做基因檢測或腰椎穿刺。
磁共振成像(MRI)是一種無痛、非侵入性的檢查,能非常詳細提供脊髓和環繞、保護脊髓的骨骼及結締組織的結構。將有助于除外對脊髓或主要神經的壓迫(如突出的椎間盤)、多發性硬化、骨腫瘤壓迫神經等異常、脊髓或腦中風。
肌電圖(EMG)是診斷過程一個非常重要的部分。該檢查有時不舒服,但有必要完成。第一部分通過小型電極在特定部位發送刺激經過所檢測的神經,在另一部位接受信號。根據所需時間測定傳導速度以判斷是否有神經損傷。第二部分測試選定肌肉的電活動。通過很細的針插入到選定的肌肉,并用它來“聽”這些肌肉的電活動模式。
血液、尿液和其他檢查,如患有漸凍癥,則血常規檢查通常正常,血清肌酸磷酸激酶活性正常或者輕度增高,而其同工酶不高。免疫功能檢查,包括體液免疫和細胞免疫均可能出現異常。根據患者工作和環境,也可能做重金屬檢測。如果家庭里其他成員患肌萎縮側索硬化應該做肌萎縮側索硬化基因檢測。有時可能需要腰穿。有些患者除無力外,有疼痛或肌酸磷酸激酶(CK)非常高的表現,可能需要肌肉活檢。驗血是為了篩查其他疾病,有些疾病癥狀類似肌萎縮側索硬化早期跡象。這些檢查包括甲狀腺或甲狀旁腺疾病、維生素B12缺乏、艾滋病毒感染、肝炎、自身免疫性疾病以及某些類型的癌癥。
診斷這些檢查完成后,有經驗的神經科大夫就可以判斷患者是否為肌萎縮側索硬化。有時確診所需要的癥狀和檢查結果并非都異常(尤其是在疾病的最早階段)。在這種情況下,神經科大夫會檢查建議隨診,3個月后重復體檢和肌電圖。
患者罹病初期,可能手無法握筷,或走路會無緣無故跌倒,有的由聲音沙啞開始,無任何明顯癥狀。此時需由神經肌肉科醫師作肌電圖、神經傳導速度、核磁共振等必要檢查,以確定診斷。漸凍人早期癥狀一般會有肌無力,全身肌肉沒有力氣,失語,不能吞咽,舌頭無力,眼皮下垂,大小便失禁,全身肌肉萎縮,失去行動能力。漸凍癥的早期癥狀我們是不是了解了呢,漸凍癥的早期癥狀如果有這個苗頭就應該注意了,積極的配合醫生治療。漸凍癥的治療沒有有效的方法所以最好的就是預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