哺乳期媽媽感冒了主要是由于細菌、病毒感染等原因導致,可通過物理方法、口服藥物、家庭護理等方式。
1、物理方法:
若哺乳期的媽媽受到細菌、病毒等病原體感染,病原體會進入上呼吸道黏膜內,對其造成刺激,使其形成炎癥性感染,引起感冒癥狀。此時若哺乳期媽媽出現了發熱癥狀,并且體溫在38.5℃以下,可使用毛巾蘸取溫水,對額頭、腋下、腹股溝等大血管密集的部位進行擦拭,可促進局部血管擴張,使體內熱量散發,達到物理降溫效果。
2、口服藥物:
若哺乳期媽媽感冒發熱體溫超過了38.5℃以上,還應在醫生的指導下口服退熱藥,如布洛芬顆粒、吲哚美辛膠囊、布洛芬緩釋膠囊等,可促使體溫下降。同時還應前往醫院完善血常規檢查,如果是由于細菌導致,應遵醫囑服用抗生素藥,如頭孢克肟膠囊、羅紅霉素膠囊、青霉素V鉀膠囊等。但如果為病毒所導致應遵醫囑服用蒲地藍消炎口服液、雙黃連口服液、板藍根顆粒等藥物治療,可有效的改善癥狀,用藥期間建議停止母乳喂養。
3、家庭護理:
在感冒期間,哺乳期媽媽應多注意休息,同時還應飲食均衡,避免長時間熬夜,可多吃些富含蛋白質和維生素的食物,如雞蛋、牛肉、胡蘿卜、獼猴桃等,對于身體健康具有較多好處。
除以上常見的治療方法外,還可通過靜脈點滴等方式治療,但應由醫生根據自身情況選擇合適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