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臟痛與皮膚痛相比的特點是比較緩慢、持續(xù),定位還不清楚,對刺激的分辨能力也比較差。
皮膚痛則是比較快速的疼痛,定位準確,對刺激的分辨能力較強,可以使皮膚痛的刺激,如被刀傷或被水燙的疼痛,都不能引起內臟痛,而痙攣和炎癥的刺激則可能會引起內臟痛。
內臟痛主要由內臟器官紊亂引起,通常包括感染、炎癥、缺血、牽引、創(chuàng)傷等情況,會導致內臟痛。首先,炎性感染,通常在膽囊炎、胰腺炎、腹膜炎、肝炎、胃腸炎等情況下,會發(fā)生內臟痛。此時,內臟痛的性質是不穩(wěn)定的,位置也不是很準確。其次,內臟痛也與內臟的壓迫和牽引有關,如腸梗阻、腸缺血、扭轉、絞窄性腸壞死等,腸系膜會被壓迫、牽拉和被動擴張,因此也會導致內臟痛。
皮膚痛通常與多種病因有關,比如外傷、帶狀皰疹、皮膚神經(jīng)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