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亢在中醫理論中,多被診斷為“癭病”,這主要是由于情志內傷、飲食及水土失宜等因素引起的,以氣滯、痰凝、血瘀壅結頸前為基本病機的疾病。中醫針對甲亢的治療,注重辨證論治,通過調理臟腑功能,平衡陰陽,以達到治療目的。
中醫將甲亢歸屬于“癭病”范疇,認為其發病與肝、脾、腎三臟功能失調密切相關。情志不暢、飲食不節等因素均可導致氣機郁滯,進而形成痰濁、瘀血等病理產物,最終發為癭病。中醫治療甲亢的原則是疏肝解郁、化痰散結、活血化瘀。具體方法包括中藥治療、針灸、拔罐等。中藥治療根據個體情況,采用疏肝理氣、化痰散結、養陰清熱等方劑。
中醫通常會在醫生的指導下推薦使用夏枯草,具有清肝瀉火、散結消腫的功效,常用于治療甲亢引起的頸部腫大。海藻,能軟堅散結、消痰利水,對于化痰散結有顯著效果。昆布,同樣具有軟堅散結的作用,常與海藻配伍使用。柴胡,能疏肝解郁,適用于情志不暢導致的甲亢。牡丹皮,具有清熱涼血、活血化瘀的功效,有助于改善甲亢引起的血瘀癥狀。中醫在治療甲亢時,注重個體化治療,根據患者的具體癥狀、體質等因素,制定針對性的治療方案。通過綜合運用中藥、針灸等手段,旨在恢復患者的臟腑功能平衡,從而達到治療甲亢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