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病毒是指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乙型肝炎病毒后一般有潛伏期,早期癥狀一般有身體乏力、消化不良、食欲下降、尿黃、皮膚發黃等。
乙型肝炎病毒由包膜和核殼體組成,具有較強的傳染性,一般可以通過血液傳播、性接觸傳播、母嬰傳播等方式進行傳播,感染乙型肝炎病毒后,會導致患者患有乙型病毒性肝炎,乙型病毒性肝炎通常會有3個月至6個月的潛伏期。患者患病后,在早期通常會表現為身體乏力、容易疲勞的癥狀,并伴有消化不良、食欲下降的表現,一般可持續兩周左右,隨著病情的發展,還會出現皮膚發黃、尿黃、鞏膜黃染等癥狀。患者出現不適癥狀后,可以去正規醫院的消化內科就診,可在醫生的指導下通過體格檢查、血常規檢查、肝功能檢查以及腹部B超檢查等對疾病進行診斷,確診后應積極配合醫生進行治療。可在醫生的指導下使用恩替卡韋分散片、恩替卡韋膠囊、富馬酸丙酚替諾福韋片等藥物進行治療,能夠使患者的癥狀得到改善。
在日常生活中,患者應避免飲酒,以免使疾病癥狀加重,不利于身體健康,保持良好的情緒,避免過度抑郁和焦慮,避免生氣,有利于疾病的恢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