腎衰竭包括急性腎衰和慢性腎衰。
慢性腎衰的臨床特點是呈進展性,是由于腎臟病的基本病因難以根除,自身免疫機制持續進行和最終結構重建產生,所以一般來說慢性腎衰竭是不可治愈。
急性腎衰竭分為腎前性、腎后性和腎實質性。腎前性腎衰竭是機體對腎臟低灌注的適應性反應,患者腎實質組織結構完好,恢復腎臟血供后腎小球濾過率很快恢復可以痊愈。腎后性腎衰竭是指各種原因導致尿路梗阻引起的急性梗阻性腎病,而導致的急性腎衰竭,手術治療解除梗阻后腎功能可恢復。腎實質性腎衰竭,缺血性和中毒性腎小管壞死,占該類腎衰竭的90%,急性腎小管壞死是臨床危重病,其預后與原發病性質、年齡、原有慢性疾病、腎功能損害的嚴重程度、早期診斷和早期治療透析與否、有無多臟器功能衰竭并發癥等因素有關。
目前隨著透析療法不斷改進和早期預防性透析的廣泛開展,直接死于腎衰竭本身的病例顯著減少,急性腎小管壞死發展為慢性腎功能不全者不足3%,主要見于原發病原有慢性腎臟疾病、高齡、病情重或診斷治療不及時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