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脈血壓是通過神經調節、體液調節、腎臟調節等方法保持相對穩定的。
1、神經調節:
頸動脈上端有一個壓力感受器,如果患者動脈血壓降低,壓力感受器感受到此類變化,通過傳入神經傳到大腦,大腦就會發出指令,通過傳輸神經傳給心臟、血管等部位,將血壓升高,從而將動脈血壓維持在相對穩定的范圍內。
2、體液調節:
血液中有一些激素、因子,一部分可以升高血壓,比如血管緊張素Ⅱ,還有一部分可以降低血壓,比如一氧化氮。兩者力量均衡,就會將動脈血壓維持在穩定水平。
3、腎臟調節:
血液中的主要成分是水和鈉,腎臟能排除體內多余的鈉和水分,當血液容量不夠時,比如失血、出汗、嘔吐、腹瀉等,腎臟內就會減少鈉和水分的排出,從而維持動脈血壓的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