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上發燙可以通過毛巾冷敷、溫水坐浴、退熱貼、退熱栓、口服藥物等方法降溫,如果病情持續加重,還需要及時就醫進行規范治療。
1、毛巾冷敷:
如果身體淋雨受寒或者受到病原體的刺激,會導致體溫調節中樞紊亂,患者會出現發熱的癥狀,可以使用濕毛巾對額頭進行冷敷,每間隔6~8分鐘更換一次毛巾,這樣可以吸附局部的熱量,對降低體溫有幫助。
2、溫水坐浴:
可以選擇溫水坐浴的方法進行物理降溫,水溫控制在36℃左右,通過溫水坐浴能夠使皮膚的毛孔打開,有利于降低體內的熱量。
3、退熱貼:
將退熱貼貼在額頭或者前胸、后背部位,退熱貼中含有凝膠成分,可以帶走局部的熱量進行物理降溫,建議每間隔6~8小時更換一次退熱貼。
4、退熱栓:
如果體溫高于38.5℃,可以在醫生指導下應用退熱栓,比如對乙酰氨基酚栓、吲哚美辛栓、右旋布洛芬栓等,在使用退熱栓之前,需要保持肛門皮膚清潔,戴上指套,將藥物輕輕地推入到肛門內部。
5、口服藥物:
患者也可以在醫生指導下口服布洛芬膠囊、對乙酰氨基酚片、吲哚美辛膠囊等退熱藥物進行治療,在服用藥物時應少量多次飲用一些白開水,每日飲水量要在2000毫升以上,對降溫也有幫助。
患者在治療疾病期間,可以每間隔兩個小時測量一次體溫,同時多觀察自身癥狀,清淡飲食規律作息,對加快降溫也有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