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紅細胞形態,是指在顯微鏡下觀察到的尿液中紅細胞的形狀和結構特征。這一指標對于診斷腎臟及泌尿系統疾病具有重要意義。
紅細胞形態的觀察主要幫助醫生判斷紅細胞的來源,從而分析可能的病因。正常情況下,紅細胞應為雙凹圓盤狀,但在某些疾病狀態下,紅細胞形態會發生變化。
當紅細胞通過病變的腎小球基底膜時,可能會受到血管內壓力擠壓受損,其后通過腎小管各段又受不同滲透壓和pH作用,呈現為變形紅細胞血尿或紅細胞碎片,這多見于腎小球源性的血尿,如急性腎炎、急進性腎炎、慢性腎炎、紫癜性腎炎等。
當紅細胞來自于腎盂、輸尿管、膀胱或尿道,即非腎小球源性血尿時,其形態一般正常,多見于泌尿系統的炎癥、結石、腫瘤、畸形、損傷等。
此外,一些藥物如抗凝藥物(如華法林、肝素)、抗血小板藥物(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和某些抗生素(如磺胺類藥物)等,也可能導致血尿及紅細胞形態的異常。
綜上所述,尿紅細胞形態是診斷泌尿系統疾病的重要線索。醫生通過觀察紅細胞形態,可以初步判斷血尿的來源,并結合患者的臨床癥狀和其他檢查結果,制定針對性的治療方案。因此,尿紅細胞形態分析在醫學診斷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價值。